山西日报讯(记者姚毅)9月27日,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在太原举行。本届论坛以“跨越周期 韧性增长”为主题,围绕大变局时代,新能源行业如何跨越周期性波动、同质化竞争、内卷加剧等周期迷雾展开深入探讨盘配资,为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汇智聚力。会议同期发布《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500强报告》)《2025碳中和绿色影响力品牌》《2025双碳科技创新案例》多份行业重量级报告和成果。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水电及智能电网等领域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电池技术、光伏转换效率、风电机组容量等关键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9月27日,2025新能源产业创新合作暨第十五届新能源企业500强论坛现场。山西日报记者 赵夏雨 摄
“‘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年均新增装机由‘十三五’的‘千万千瓦级’跃升至‘亿千瓦级’。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21.7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近六成,其中‘风光’累计装机16.8亿千瓦盘配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6%,已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介绍。
在产业层面,中国新能源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根据《500强报告》,2025年全球新能源企业前10强中,中国企业占7席,且占据前4席。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供应链、开拓市场,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带向世界。
当前,新能源产业在经历十余年爆发式增长后,正步入全新发展阶段,其特征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质量与效益的全面提升,这意味着行业竞争模式由此前的新能源与火电竞争变为新能源之间的竞争,由此产生新的需求变化,必然也伴随着成长的阵痛。
对新能源企业而言,要在落地政策并探索新实践的过程中,直面行业痛点。“比如,零碳园区建设必须满足园区资格、新能源资源、电网接入等多重要求,但不是所有园区都具备建设低碳园区的条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经济师杨俊表示,“这反映出新能源发展正从‘铺摊子’转向‘精耕细作’,对系统规划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
面对错综复杂的挑战,与会人士纷纷建言献策:科技创新被视为穿越周期的第一动力,产业协同是提升韧性的关键,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大家一致认为,穿越周期不是要回避波动,而是在波动中提升韧性——从拼规模到拼质量,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从价格内卷到价值共创盘配资,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重塑增长逻辑,这一过程虽充满挑战,却孕育着无限生机。
发言摘要
欧盟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孙金华
守住安全底线 保障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锂离子电池相关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思路是筑牢电化学储能的三道防线,即本体安全、过程安全、消防安全。在电池开发过程中解决易燃易爆问题,降低事故概率;在电池应用领域,解决预测预警难问题,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在灭火处置过程中,高效灭火、抗复燃,让小火难成大灾。
守住安全底线,保障锂离子电池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标准为引领、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支撑,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加强行业自律,坚决破除价格“内卷”的非理性竞争,因为价格内卷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产品质量下降、安全事故上升、行业生态破坏;政府和行业部门要督促相关企业,实现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卷创新”“卷服务”等良性竞争的转变,确保行业的安全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集团基础产业部总监 鲁杰为
厚植绿色基底 服务山西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国家电投将山西作为战略核心区域,长期深耕,为山西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一体化支持。目前已形成以火电、新能源、铝产业为主的支撑格局,为山西能源转型提供多元动力。
在夯实山西能源安全基础方面,神头电厂全流程精益化管控,通过“上大压小”,已全部淘汰落后产能,建成高参数、大容量、灵活性强的清洁环保机组;在增强山西能源系统韧性方面,加快布局储能+虚拟电厂,强化电网支撑功能,到2030年,国家电投在晋规划建成新型储能51.5万千瓦/101万千瓦时;在推动山西能源绿色转型方面,通过供给侧+用户侧协同,加速清洁供能用能,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由目前的76.7%提升至80%以上,持续扩大风光领先优势,推动山西能源结构绿色发展;在打造更加环保的产业方面,将持续开展氧化铝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在晋铝产业低碳化、高端化、智慧化。
国家电投将以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己任,聚焦电力主业、聚焦清洁发展盘配资,为山西更高质量的发展贡献国家电投力量。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